酱釉黑彩虎形枕:老虎背上能安眠
谈天说地 2023年11月15日
南朝梁人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中说:“虎头作枕,辟厌恶。”古人认为虎能驱邪,因此以虎为枕逐渐成为一种传统——祝愿享有虎枕的人们生龙活虎、虎虎有生气!
酱釉黑彩虎形枕,陶器,金代文物。枕宽15厘米,长40厘米,高11厘米,河南省修武县采集,现藏河南博物院。
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酱釉黑彩虎形枕,整器以卧虎为造型。老虎形象逼真,匍匐在地,缩颈抬头,小圆耳,大粗眉,眉内均为浓密的黑彩点,阔口露齿,圆目,高鼻,虎枕出气孔与虎鼻孔巧妙结合,虎尾盘至腹部。
虎枕大面积施黄褐釉,仅在枕面、虎耳、眉、眼和口牙等部位用黑彩勾勒出虎相应部位纹饰。虎身黄褐釉上施黑彩条纹,每组纹饰均由粗、细两种组成。虎尾及四肢均以黑彩描绘。虎背为枕面,绘有图画,画面中一只小鹿在草地上站立,回望身后远处的山石树木。
汉代应劭所撰《风俗通义》中记载:“虎者阳物、百兽之长,能执抟挫锐、噬食鬼魅。”
山林中肆意奔驰的老虎,有着“百兽之王”的权威,也让人为其战斗精神所倾倒。历经岁月洗礼,人们把对虎的恐惧转化为敬畏、崇拜,并赋予它趋吉避凶的文化意义。
同老虎帽、老虎鞋、布老虎玩具一样,虎形枕也是寄寓着人们美好愿景的老虎“周边”。
在古代匠人的手中,老虎变得圆润饱满、憨态可掬,给人以亲切感。夸张的鼻眼,还能透露出它虎视眈眈的精神,不失山林霸主的野性与稚拙。再加上形成强烈对比的枕面与虎形,装饰与造型完美结合,文雅与凶猛相兼相融,堪称绝妙。
据河南博物院馆员郝飞雪介绍,陶瓷虎枕可分为虎纹枕和虎形枕,虎纹枕是在枕面上以虎的图案作为其主要纹饰的枕。虎形枕比虎纹枕更为生动并具有代表性,不仅所见实物资料数量众多,而且形制不一,装饰也较为多样。
金代虎形枕发展到极盛,多直接以卧虎背作为枕面。金人来自关外草原,世代游牧而居,虎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南下之后,真虎难得,虎形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人的精神需要,这是虎形枕在金代特别流行的原因之一。
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这件虎形枕造型生动,绘画笔法熟练夸张。老虎虽背上承受重压,但神态泰然自若,虎枕眼部与口部的描绘使虎枕形象静中有动,形象栩栩如生,折射出中国古代枕文化的发展,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虎的崇拜和喜爱。
酱釉黑彩虎形枕,陶器,金代文物。枕宽15厘米,长40厘米,高11厘米,河南省修武县采集,现藏河南博物院。
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酱釉黑彩虎形枕,整器以卧虎为造型。老虎形象逼真,匍匐在地,缩颈抬头,小圆耳,大粗眉,眉内均为浓密的黑彩点,阔口露齿,圆目,高鼻,虎枕出气孔与虎鼻孔巧妙结合,虎尾盘至腹部。
虎枕大面积施黄褐釉,仅在枕面、虎耳、眉、眼和口牙等部位用黑彩勾勒出虎相应部位纹饰。虎身黄褐釉上施黑彩条纹,每组纹饰均由粗、细两种组成。虎尾及四肢均以黑彩描绘。虎背为枕面,绘有图画,画面中一只小鹿在草地上站立,回望身后远处的山石树木。
汉代应劭所撰《风俗通义》中记载:“虎者阳物、百兽之长,能执抟挫锐、噬食鬼魅。”
山林中肆意奔驰的老虎,有着“百兽之王”的权威,也让人为其战斗精神所倾倒。历经岁月洗礼,人们把对虎的恐惧转化为敬畏、崇拜,并赋予它趋吉避凶的文化意义。
同老虎帽、老虎鞋、布老虎玩具一样,虎形枕也是寄寓着人们美好愿景的老虎“周边”。
在古代匠人的手中,老虎变得圆润饱满、憨态可掬,给人以亲切感。夸张的鼻眼,还能透露出它虎视眈眈的精神,不失山林霸主的野性与稚拙。再加上形成强烈对比的枕面与虎形,装饰与造型完美结合,文雅与凶猛相兼相融,堪称绝妙。
据河南博物院馆员郝飞雪介绍,陶瓷虎枕可分为虎纹枕和虎形枕,虎纹枕是在枕面上以虎的图案作为其主要纹饰的枕。虎形枕比虎纹枕更为生动并具有代表性,不仅所见实物资料数量众多,而且形制不一,装饰也较为多样。
金代虎形枕发展到极盛,多直接以卧虎背作为枕面。金人来自关外草原,世代游牧而居,虎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南下之后,真虎难得,虎形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人的精神需要,这是虎形枕在金代特别流行的原因之一。
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这件虎形枕造型生动,绘画笔法熟练夸张。老虎虽背上承受重压,但神态泰然自若,虎枕眼部与口部的描绘使虎枕形象静中有动,形象栩栩如生,折射出中国古代枕文化的发展,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虎的崇拜和喜爱。